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2025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大会在青岛召开

2025年4月9-11日,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与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联合国内重点能源化工企业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指导,《中国设备工程》和《智慧中国》杂志社作为媒体支持,在中国青岛召开2025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大会,同期举办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成果展览会,并发布《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大会现场


本届大会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指示批示,以绿色、智能、高效为引领,助力我国能源化工重大装备国产化,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稳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能源化工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攻关与应用,促进能源化工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向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开展协同创新,疏通“堵点”“痛点”,突破“卡脖子”问题,实现由石化装备大国迈向石化装备强国目标。


大会现场


来自国家部委领导,科研单位专家,石油、石化、炼化、煤化企业代表,能源化工行业设计与工程公司代表,为能源化工行业提供物资和服务的技术装备领域优质供应商代表以及知名媒体共800多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大会现场


4月1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王金祥出席并发表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王金祥发表讲话

王金祥指出,我国是世界最大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能源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基础性、支柱型、战略性产业,一直承载着国家发展的重任。近年来,能源化工行业积极响应并践行国家“积极、稳妥、先进、可靠”的国产化战略,统筹推进我国石油石化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攻关与推广,有力促进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国产能源化工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并在部分领域“领跑”的重要转变。

王金祥强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加深。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也没有变。广大能源化工行业从业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化工行业装备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战略统筹谋划,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坚持优化布局、集群发展,为推动建设世界能源和化学工业强国贡献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王金祥发表讲话


王金祥指出,面向未来,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补贴首台套应用,降低企业试错风险,联合推出“国产设备质量险”,降低用户使用首台套国产设备风险。加大对国产化装备投产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防止打破垄断后企业又被收购的情况发生。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能源化工技术装备逐步实现从“替代进口”到“领先创新”的跨越。二是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要提高能源化工技术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能源化工技术装备的生产制造、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优化调度等功能,切实提升能源化工装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企业要坚持从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从产业应用到无害化处置全生命周期的减碳降碳和绿色化发展方向。三是加强上下游联合创新,实现协同高质量发展。在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的国际环境下,能源化工企业和各类装备制造商要瞄准先进技术装备,加强联合创新,实现协同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盯住解决“卡脖子”问题,更要具备超前思维,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创造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新装备,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王金祥


最后,王金祥强调,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未来能源化工装备的竞争将更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的高端竞争。随着我国能源化工自主创新时代的到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让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推动我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处处长楼鹏康

作《加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主旨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处处长楼鹏康全面解读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相关政策。他表示,今年前三月,在“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下,我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落地,不仅拉动了投资增长、促进了产业发展,更在释放内需潜力、助力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能集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

石化行业供应链核心专家万国杰

作《石油化工及煤化工技术装备国产化进展与未来趋势》主旨报告


会上,石化行业供应链智库专家组发布《石油化工及煤化工技术装备国产化进展与未来趋势》主旨报告。石化行业供应链智库核心专家万国杰代表专家组宣读主旨报告。

报告指出,依托国家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能源化工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都取得了大幅度进步。当前,我国石油石化装备的产品种类和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陆上油气钻采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滩浅海油气钻采装备国产化率超过70%,炼油化工装备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部分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石化装备乙烯三机组设计、制造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核心控制系统的全面国产化,大型挤压造粒机、乙烯冷箱、高压大功率变频装置等核心设备国产化替代已进入高速阶段,刚刚建成投产的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国产化率达到97%;煤化工技术装备方面,大规模煤液化反应器、高压油煤浆进料泵、高压水煤浆进料泵、大规模高压气化炉、甲醇合成反应器、大型费托反应器、煤液化循环泵、大型压缩机、苛刻工况特种阀门、双冗余高中压变频器、大功率双防爆电机等关键装备,已经实现整体国产化。

报告指出,尽管石化装置在设备材料国产化替代和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部分设备材料在性能指标、稳定性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关键技术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核心部件、关键材料仍需依赖进口,自动化钻机装备、深海油气开发技术装备、超高温井下工具等高端装备方面还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石化装备自动化决策系统还处于监测、预警等阶段,在模拟仿真、核心数据利用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煤化工装备在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细节上、关键零部件上、核心检测传感器以及整体性能等方面,和国际上高端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展望未来,报告分析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国产化已从“替代进口”迈向“自主创新”,但需在材料科学、极端工况验证、用户信任构建等领域持续突破,需要在新的理论、功能、结构形式等方面取得开拓性创新;应通过政策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及数字化转型,在智能化装备、绿色技术等领域实现全面突破;大力发展高端化与规模化,向100%国产化率迈进;要重点突破极端环境、极端工况下的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实现智能化与绿色化,AI驱动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松宣读

《关于发布<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的通知》


在随后举行的能源化工行业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发布仪式上,共有21家企业的42个产品入选《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涵盖重大装备、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系统、高效泵阀、特种材料等多个领域。

发布仪式上,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松宣读《关于发布<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的通知》。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荣誉会长牛昌文,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徐东华为创新产品企业颁发证书。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荣誉会长牛昌文,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徐东华为推荐企业颁发证书


能源化工行业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发布仪式现场


发布仪式后,20位行业专家和重点企业代表围绕能源化工行业的国产化创新,从产业链供应链的多个层面分享了研发应用经验及未来展望。大会后半段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节能降碳技术委员会主任史作廷主持。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节能降碳技术委员会主任史作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专家、石化行业供应链核心专家熊建新作《中国石化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进展》主旨报告。来自国能哈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吕昭、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战军、青岛鼎信通讯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石化事业部总经理常亚光、沈鼓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树鑫、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大区化工行业总经理魏启航等能源化工行业相关企业的代表分别作主旨演讲。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专家、石化行业供应链核心专家熊建新

作《中国石化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进展》主旨报告


国能哈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系统项目组(机动部)吕昭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采购部副部长兼专业副总工程师王战军

青岛鼎信通讯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石化事业部总经理常亚光

沈鼓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北部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树鑫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大区化工行业总经理魏启航


4月10日下午,来自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京东工业、中国船舶第七零三研究所、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威流体控制有限公司、广东威特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能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能源化工行业的相关企业代表作主旨演讲,会议分别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原副总经理、石化行业供应链核心专家孙松泉和陕西省设备管理协会能源化工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化行业供应链核心专家刘昌耀主持。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原副总经理、

石化行业供应链核心专家孙松泉


陕西省设备管理协会能源化工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化行业供应链核心专家刘昌耀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专家郑晓霞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健聪

京东工业副总裁、山东战区总经理唐建英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北京办事处销售总监孙迎庆

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三棵树工业漆石化行业战略部总监胡吉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中心高级总监方杰

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总监李丰讯

上海华力威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

广东威特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祥

广东能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胜辉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常占东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专家解增忠




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成果展览会



本次大会开幕前,还召开了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来自能源化工行业的近40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能源化工技术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与研讨。圆桌论坛上,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专家徐东华作了我国石油和化工装备国产化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基础和技术路线,重点领域突破与协同创新,政策支持与耦合发展总结性发言。


2025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专家徐东华在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作总结发言


4月11日上午,前半段进行了节能降碳技术设备专题宣讲,来自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鸡西德元电器有限公司、天津市创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以达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做了主旨演讲,本阶段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节能降碳技术委员会主任史作廷主持。 


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庆有

鸡西德元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咏

创举科技石化行业高级项目经理胡冰

青岛海以达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加芳


随后举行的重点石化企业、工程设计单位供需对接会上,来自滨化集团、滨阳燃化、京博石化、金禾实业、齐成控股、山东清源、鑫海化工、昊源化工、锦疆化工、兖矿煤化、华昌化工、久泰集团、北元化工、精益化工、东岳氟硅、伊东集团、东兴化工、联泓新材、延长石油、国能包头、鲁西工程、伊泰集团、神华工程、天辰工程、东华工程、大连化工设计院、北油工程、中石化石科院等相关企业代表出席会议,进行供需对接。


重点石化企业、工程设计单位供需对接会


4月11日下午,会议代表前往青岛鼎信通讯消防安全有限公司参观考察。鼎信消防拥有行业内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制造中心,拥有全产业链自动化制造能力,鼎信科技产业园荣获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制造中心已经完成全产业链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涵盖了模具-注塑-PCB’A生产-组装包装全产业链自主生产。雄厚的研发能力配合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鼎信消防实现了全系统产品自研自产。 


会议代表参观考察青岛鼎信通讯消防安全有限公司


[字体:    ]